正常而平凡的一天真幸福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伊健  编辑:刘颖  2020-04-09 13:13:00

  “3月25日,公交车恢复运营;3月28日,地铁恢复运营;4月8日,我们的大武汉也按下了启动按钮,我们热爱的城市终于‘康复’了,热烈欢迎全国人民有空来武汉吃热干面,登黄鹤楼……”

  在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时,武汉市民薛宁(化名)再一次和本报记者进行了视频连线。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记者多次与这位武汉市民连线,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她情绪的转变。从最初的焦虑不安,到感到委屈,再到后来的战战兢兢、如释重负,直到这次通话中笑逐颜开,可以说她的情绪和疫情的演变紧密相连。

  记者将这几十天来的采访做一次完整的梳理,让我们跟随武汉市民的脚步,感知这些天来他们的真实感受。

  1 “你们为什么要离开武汉”

  薛宁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年的“赏春之行”变成了“隔离之旅”,与此同时还伴随着太多的非议,内心备受煎熬。同事们说她像“逃兵”,大难当前不能留守在自己的城市里共患难;外乡人则用戒备甚至恐惧的眼神面对着这位“从疫区来的人”。内外夹击之下,她凝视着窗外,第一次与本报记者述说着内心的感受。

  每年冬天,地处华中地区的武汉都会遇到湿冷天气;每逢春节假期,薛宁总会陪着父母去南方城市看看春景,当然今年春节也不例外。薛宁琢磨着,自己把年假凑到春节假期里,多在外面玩几天。于是早在去年12月,她从网上订机票、订酒店,一切都和往年一样。“1月21日,上午10时的飞机,我和爸妈带着我家女儿一起去珠海。”薛宁说。她想象着在接下来的假期里,女儿陪着父母,妈妈带着女儿,一家人愉快地度假。

  时间到了1月20日晚上,薛宁整理着行李,直到此时,她的脑海里都没有“不去旅行”这个选项。她根本不会想到接下来的几天后,武汉要被“封城”了。

  1月21日上午,一家人来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细心的薛母发现,机场里多了几台红外线体温监测仪,除此之外,与往日相比没有更多的异样。一家人顺利地办好了登机手续,坐上航班前往珠海。抵达后,他们打车前往A酒店入住。此时是腊月廿七,薛宁还在跟孩子说:“这些天你要乖乖地听话,等到大年夜妈妈请外公、外婆和你一起吃大餐。”

  薛宁在电话里和记者讲述:就在当天,气氛急转直下。当天下午公司的工作群里传来了消息:“经公司领导决定,从即日起,员工尽量不要离开武汉,如已经购买机票和车票,请和主管领导报备。”而此时,薛宁已经和家人抵达了珠海,她主动和领导请示过后,得到的答复是:已经离汉的不在通知范围之内。可能是因为当天起得太早,又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薛宁并没有安排当天的旅游行程,一家人在酒店休息,等着接下来开始的愉快假期。

  1月22日,单位工作群里的每一个字都变得异常紧张。“接上级指示,所有员工从即日起开始放假,需要谁到岗会提前通知,没得到通知的就在家休息,放假期间一律不准离开武汉……”主管还特别强调“一律不准离开”。就在当天深夜,武汉市对外宣布“封城”,也是在这一夜,薛宁接到了酒店的“逐客令”,无法再办理续住了,并请这一家人尽快离开A酒店,理由是这间房已经被其他房客预订了。

  此时,薛宁并没有考虑太多,既然A酒店无法续住,更换一家酒店就好了。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当晚坐在A酒店里的薛宁马上预订了另外一家酒店,B酒店每晚2000多元的价格她也接受了,不仅如此,她还要接受腊月廿九当天3800元/晚、除夕和初一两天4300元/晚的“节庆价格”。这个价格是否有“针对性”,薛宁不得而知,但在年前还能预订上酒店,并顺利办理了入住手续,她心里有再多的不甘也都接受了。

  1月23日中午,这一家人离开了A酒店搬进了B酒店。此时,薛宁的手机里已经被武汉市的状况刷屏了,每一条动态对于她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就连70岁的薛父,恐怕都没见过这番阵势。

  2 “你们在异乡过得还好吗”

  旅途中有再多的烦恼,除夕这一夜都要过好,这是中国人的规矩。终于安定了下来,一家人在酒店用过了年夜饭。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午,酒店主管找到薛宁说:“你们来自武汉市,我们酒店无法再为您办理续住了,请您体谅我们并请离开。”去哪里?酒店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唯一的答复就是:我们无法再收留了。主管的言辞很委婉,态度却很坚决。但薛宁发现,就在此时,以武汉市民的身份在当地已经无法订到任何一家酒店了。

  当天下午,薛母拨打了当地的市民热线寻求帮助。主题只有一个:武汉我们暂时回不去了,而搬离这家酒店又能去哪里?在当时,这个问题真是一个难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下,这家人暂时还能住在B酒店,只是调换了一下楼层,并且要分开居住,算是一种特殊的隔离观察,费用则由薛宁一家人自理。对于这样的安排,薛宁充满了感激,并且在酒店提供的一份隔离协议书上签了字。每日三餐由酒店餐厅提供餐食,由客人照单付费,服务员把餐食送到指定的位置后离开,再由薛宁去取。这家酒店,菜单上的菜品价格颇高,而且能够选择的菜品并不多;而点外卖,薛宁又担心食品卫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酒店会有意见。特殊时期,酒店还能让他们住下来,一家人已经很感恩了,不能再给酒店添新难题了。

  自从隔离入住之后,酒店主管每天都在和薛宁商量:“如果可以,还是请您和家人离开酒店。”接下来又换了一套说辞:“如果不离开酒店,请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做一下检查,给我们提供你们的医学证明。”薛宁就和主管强调:此时我们全家身体都是健康的,我们到发热门诊检查什么呢?医生也不是随意来个人都给做核酸检测吧?薛宁再三拜托酒店,保证按照协议上写着的那样,全家人不出门活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绝不隐瞒,绝对积极配合酒店。

  在隔离的日子里,一家人都变得小心翼翼的,也可以说是委曲求全,一家人能够继续住在酒店里已经感到知足了,但那天的经历却惹怒了薛宁,她也将多日以来积压的委屈、无助发泄了出来。“约定8时送早餐,等到9:40也没接到消息。再三询问后,他们说把早餐放在电梯间了,这件事我已经很生气了;等到午餐时,我点了一份牛排,结果久等也不来。”薛宁讲述,“最后我发现,这份牛排竟然和客房里清理出来的垃圾放在了一起。我当时就发怒了,在微信里和酒店主管理论了起来。”

  “我是武汉人,又怎么了?我们全家人积极配合隔离,而且是自己付费,你们却这样对待我们吗?”平日里性情温和的薛宁发泄着自己心中的压抑,或许这些话并不是完全针对酒店主管的,而是多少天以来一个武汉人内心情绪的宣泄。

  3 “为什么要急着赶回武汉”

  终于熬过了14天隔离期。2月5日下午,薛宁一家人每人获得了一份《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隔离的日子就此结束。值得欣慰的是,全家人的身体情况都不错。但接下来怎么办?这成为一家人面临的难题。他们始终不敢走出这家酒店,这里还能确保给他们一个安身之所;走出酒店后,很多未知的可能等待着他们。

  薛宁想过一家人去集中隔离观察点,但经历过14天的隔离期后,她和家人都不太想去了,毕竟在所有未知选项中,她唯一已知的答案是,目前的这家酒店是相对安全的场所。想过找一家更便宜的民宿安身,但民宿早已不对重点地区的客人出租了,即使已经获得《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而住在这里就要面对高昂的费用,“金钱”与“健康”这道单选题就摆在了一家人的面前。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孩子也在问薛宁。出来的时间越久,回家的心情就越迫切。

  网络上关于回武汉的讨论也不少,当时航班、铁路、公路客运都已经暂停,有人说开车可以回家,但这条消息的可靠性难以评估。薛宁说:“我带着老人和孩子,不敢轻易冒险,况且我的驾驶技术也不足以支撑自己从珠海开车回到武汉。”也有人建议“曲线回家”,即到达附近的外省城市再步行回去。但这一路的风险会更高,老人和孩子根本经受不起,况且这仅仅是一个想法,根本无法实现。薛宁的先生也说,如果此时我能开车驶出武汉就好了,那样我就能把全家老小都一起接回来了;但当时武汉的“封城”决定尚未解禁,他也只能干着急。

  对于今年这次特殊的“旅行”,薛宁越想越后悔。“在领导和同事的眼里,我俨然就是一个‘逃兵’;而一路上,到处都在对我们重点关照的目光,旅行全程就是孤独地坐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风景,这次旅行把我弄得里外不是人。”薛宁说。记者留意观察着她的朋友圈,这么多天,她一条信息都没有发布,她不知道此时应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话又会引来他人的反感。

  2月12日,他们全家人买到了邻省的火车票,列车停靠武汉站时他们提前下车了。站在车站广场上抬头望望家乡的天空,薛宁想喊却不敢喊,她不忍打破这座城市难得的寂静。回到家,全家人将《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交给了社区干部,作为外地抵汉人员,重新开启了14天的居家隔离。薛宁说:“同样是隔离,但前后两次心情不同。在外地时是担惊受怕,而回到家便泰然处之,至少不必担心没处去了。”

  23天在外漂泊,换来了37天的隔离。在这一次通话中,薛宁告诉记者:“武汉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过后,春天已经很近了。”

  4 “回到武汉的生活如何”

  “我回到武汉的第二天,就听到了一个数字:2月12日0时至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看着曲线图一下子就上去了,那一刻我的确很害怕。”薛宁对记者说,“但从那天之后,这个数字就持续往下走。”3月18日,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第一次迎来了病例“零新增”,此后连续多日“零新增”,偶尔增加1例。薛宁说:“这时我们武汉人心定了,觉得生活回归平常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的确,随着疫情逐渐消散,武汉市的新增病例在减少,治愈出院的患者在增加,这些数字最能安抚人心。

  “随着生活逐步恢复,公交重新上路,地铁重新上路,4月8日在武汉封闭了76天之后,重新唤醒,这一刻心里还真激动。”薛宁说,“过去总是抱怨每天工作很累,现在想想,正常而平凡的一天是真幸福啊!”

  4月4日,距离武汉解封的日子仅还有3天。那天是清明节,全国公祭日。伴随着悠长而低沉的警报声,薛宁站在自家的阳台上,低头默哀。在这3分钟里,她已泣不成声。“抗击疫情,武汉人不容易,全国人民不容易。疫情已经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我们正在一步步梳理。好在春暖花开了,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了。”薛宁说。

  4月8日,江城重启,这座停摆沉睡了76天的城市已经苏醒,新的希望也正在一点点走来。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