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收棉花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晚报李吉森  编辑:张瑜  2021-10-19 14:39:04

全国劳动模范、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左)在新疆采收棉花。

十多台采棉机一起作业,大大提升了采收效率。

  天津北方网讯:9月底,在天津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宁河分会场的活动后,全国劳动模范、金世神农种业公司董事长张全立即赶赴新疆,开始组织采收在新疆各地种植的6万亩棉花。这6万亩棉花,分布在南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昌吉、哈密等地。不同地区的棉花,成熟期也略有差别,北疆的棉花开花早,采收期在前;南疆的棉花稍后采收,整个采收期约一个月左右。

  10月11日,正是采摘棉花的高峰期。当日,张全和新疆公司的员工驾车奔波,在轮台县、库车市等地的棉田里实地查看采棉机作业。一天的时间里行程上千公里,凌晨才赶到住处休息。除了机器采收,张全还要指挥技术人员采样,一些新品种的产量、质量数据,为来年的种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十年来最高的棉花价格,机采棉的价格达到了每公斤11至12元。”张全欣喜地说,“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大约400公斤,收入在4000多元。去掉种子、化肥、地租和机采费用外,每亩地的净收入在1500元以上。这是相当可观的效益水平啊!”

  对于棉农来说,今年棉花五六个月的生长期里,他们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3月份,来自国外势力的恶意抹黑和无端指责,曾经让他们有所疑虑。但是,等到采收期到来,开秤价格在10元以上,达到10年来的最高点,瞬间将棉农这份疑虑一扫而光。这也更加印证了新疆棉花的高品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全程机械化 种棉不费心

  这个丰收节来得不容易。除了外部环境的恶意影响外,今年新疆的天气也有些异常。4月初,张全和公司的员工们在新疆各地播种了6万余亩棉花。半个月后,这些棉花陆续出苗。正当棉苗快速生长时,5月7日,南疆的阿克苏、库尔勒等地遭遇大风天气,大量棉苗被吹倒折断。张全赶紧赶到新疆,组织对损失较大的区域清理后二次播种。

  到了5月20日,又一场大风袭来,刚回播出苗的棉田再次受到损失。看着满地被吹折的棉苗,张全很是心疼。平复心情后,张全和公司的员工们立即投入救灾工作,再次对受损地块回播。这一次回播后,气温升高,棉苗生长较快,再没受到大的风灾影响。

  回播,要重新购置种子、滴灌带、薄膜等,成本因此而升高。一些回播两次的地块,等于种植成本提高了两倍。“好在我们购买了农业保险,政府也提供了部分补助,这让我们降低了回播费用。”张全说。

  等到夏季,6月底、7月初,一些棉花已结桃。新疆的部分地区又遭遇强对流天气,下起了冰雹。冰雹砸掉了刚结的棉桃。张全联系新疆公司的员工,初步统计,有1000多亩棉田遭遇了较大的损失。

  异常天气,使今年的棉花采收期产生了变化。往年,北疆的棉花先进入成熟采摘期,接着是南疆各地。对棉农来说,可以有次序地安排各地的采收。然而,今年北疆的棉花开花期拖后了一个星期,与南疆的棉花采收期重叠。这一变化使得采收集中,采棉机供不应求,租用价格因此而提高。

  去年,采棉机采收一亩地棉花的报价是170至180元,而今年价格上涨到了每亩地260元。每亩地260元的报价,折合每公斤采棉成本大约0.5至0.6元,比人工采收每公斤2元的成本便宜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棉农都会选择租用机器采收。

  在轮台县的棉田里,张全请来的全自动打包采棉机轰隆作响,齐步向前,不久在田间卸下一个个裹着塑料膜的圆柱形棉包。“一个棉包大约2吨重,价格约2万多元。远远望去,这些棉包就像一个个金蛋。土地带给农民的是丰收时的喜悦,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张全说。

  2008年,张全到新疆寻找棉花种植基地。13年过去了,他见证了新疆棉花种植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当年,很多环节都是手工,需要聘请工人支付费用,农民种植和管理几十亩地已是极限。而现在,种植时用播种机,覆膜和滴灌带同步进行,后期水肥一体,都通过滴灌带进行。即使需要打顶和撒药,也都可以用无人机操作。采棉时,可以聘用全自动打包采棉机,一天可以采收几百亩。省时又省力,对棉农来说,可以全程托管给农机手操作。

  受益于机器尤其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机械公司在新疆的拓展和对外业务承包,农民管理棉田的极限也在不断提高。“这两年,我在新疆遇到很多种植一千多亩棉花地的农户,他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正常时间在市区上班,农忙时偶尔下地查看机械操作,一年的收入可达百万元。”张全说。

  棉农开网店 棉被销全国

  9月初,阿拉尔市花桥镇棉农麦成带着妻子到棉田里手工采摘棉花。当天,他和妻子在地头采摘了40多公斤棉花。他这些采摘的棉花立即被送到棉被店打包成棉被,发往全国各地。

  原来,他在经营着一家网店,销售新疆棉棉被。除了经营网店,麦成还是一位自媒体人,拍摄自己在阿拉尔市花桥镇种植40亩棉花的日常生活。2019年下半年,他从陕西榆林带着全家人迁居到阿拉尔市花桥镇落户。当年,阿拉尔市推出了人才落户政策,35岁以下的人落户有购房补贴,还能分到棉花地。

  2020年,第一年种植棉花的麦成没有经验,产量并不理想。采收期的销售价格也较低,每公斤5元,后期才涨到6元多。今年,他虚心向其他种植户请教,改进种植方法,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种植期间,麦成用镜头记录了自己作为棉农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和妻子在地头观察,机器下地操作。有时是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有时则是拖拉机喷洒打顶剂,还有的时候是按照政府的要求统一打脱叶剂。总之,对他来说,在当地可以租用农机前来打理种植的一切事务,个人不需要下地去劳作。

  即便这样,相对于其他的棉农,麦成去棉花地的次数也明显要多一些。因为,全国各地的网友对他种植的棉花很感兴趣。尤其是网友们和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人们想知道现在棉花到底是怎样种植的。一些网购新疆棉被的消费者也想知道自己买的棉被所用的棉花到底是怎么生长、加工出来的。

  在麦成这里,去棉花地已不再是去辛苦劳动,而是体验生活。他拿着手机去拍摄棉花地,向网友们展现棉花苗的茁壮成长,从生长期的遍地绿色,再到开花期的遍地白色。直到现在,他的棉花已全面盛开,就像地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有一次,某网友预订了2公斤的棉被。按照尺寸要求,这样的棉被会很薄,有些地方可能会有空隙。为了满足客户的尺寸要求,同时又为了满足棉被的质量要求,麦成决定多使用一些原料,但不额外加价。这种朴实、真诚的操作,让网友对他大加赞赏。

  网店的棉被生意越来越好,为了保证质量,麦成多次去地里手工采棉。他也去其他种植户的棉田里拍摄,记录其他棉农在这个丰收季节的收成和喜悦的心情。有一位从河南来新疆创业的棉农,种植了200多亩地,在价格最高的那一年,棉花地的收入让他在城市里买下了一套房子。在地里,棉农们围住一个个棉包,用手比划着棉包的直径,再和自己的身高做对比。这个丰收年,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种植棉花的信心。

  10月初的一天傍晚,在棉花地头,麦成躺在手工采摘的棉花堆上,一种温暖的、厚实的感觉让他兴奋起来。他对网友说,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新疆棉农的喜悦。忽然之间,一个灵感迸出,他说:“新疆棉,暖天下”,这是他对自己网店的期盼,也是对新疆棉花产业的期盼。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的江南,也种植了数十亩棉花。今年,他采用了“一膜三行”的种植方法,产量比去年的“一膜四行”提高了不少。10月12日,他去石河子市的棉花种植基地采购了一车的棉花,这批棉花,他将用于加工1000床棉被,供应湖北省武汉市的一所学校。江南和朋友合伙经营的轧花厂,每天的加工能力为120套。按照预计,8到9天,这批1000床的棉被加工完成,运往武汉的学校,以保障学生们的冬季生活。

  河南省漯河市来新疆图木舒克市落户的大明,夫妻俩分到了70亩地,他把地转包给了其他农户,而自己开货车,妻子则在市里的工厂上班。在这个丰收季,远在河南漯河的老父亲从网上了解到今年新疆棉花的收购价格高。他向大明提出,把70亩地收回来,自己来新疆种棉花。了解父亲的这个想法,大明表示支持。新疆棉花,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棉农的行列之中。

  遍地下“金蛋” 采棉作业忙

  全国劳动模范、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在新疆采摘的6万亩棉花,聘用的是全自动打包式采棉机。这种采棉机可以直接在机器上将棉花打包,然后卸到棉地里,避免了回到地头儿卸棉花,大大提高了采收的效率。这种采棉机在棉田里卸棉包的过程,就像一个母鸡在“下蛋”,新疆棉农亲切地称这种全自动打包式采棉机为“下蛋机”,称地里的棉包是一个个价值2万多元的“金蛋”。

  当前,在新疆各大棉花种植基地里,奔走着一辆辆“下蛋机”。它们一天的采收规模为500到600亩,日收采棉费用为13万至16万元。对于采棉机机主来说,一辆采棉机一天产生效益十多万元,采收季20多天即可收入近300万元,这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产品。一些大的种植户和专业农机合作社也大力采购采棉机,用于采收自家棉田或者对外提供机器采收服务。农机手们在这个棉花采收季特别繁忙,他们奔波于南北疆各地的棉花田,用机器让棉农们尽快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阿布都克木,40岁,居住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偏远的乡村,早些年在塔里木河畔开荒种地。由于喜欢接纳新事物,他较早地购置了大型拖拉机。借助拖拉机等农机设备,18年内,他开荒的规模从100亩到1000亩,再发展到5000亩。

  这5000亩地中的3000亩地,阿布都克木都种上了棉花。前些年到了拾花采棉季,他要雇200多名临时工,支付劳务费用110多万元。去年,在对农机市场进行一番考察之后,他决定花400多万元购置采棉机。“我自家的地,使用三四年就能收回采棉机的成本。如果替别人采摘棉花,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这非常划算。”阿布都克木说。

  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艾孜买提种植了1900亩棉花。在花120万元购置小型全自动打包采棉机后,他自家的地可以很快采收,同时还能对外提供服务。今年,他自家的棉花收入为200多万元,对外采收10多天了,每天的收入为4万元,预计今年的机器收入也将超过50万元。对他来说,有了采棉机,他更早地成了“琼巴依”(维吾尔语,意为富有的人)。

  2012年,乌苏市甘河子镇的朱有军花了400多万元购置了当地第一台全自动打包式采棉机。当年9月底,“下蛋”采棉机开进了朱有军白色的棉花地里,与他一同见证这一刻的还有上百名从周边各地赶来的棉农、技术员和农业部门管理人员。回想起那天的场景,朱有军说全自动打包式采棉机就像一块磁铁,把周边的人都吸引来了。从那以后,北疆各地请他去采收棉花的订单就始终持续不断。

  后来,朱有军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旗下是4台清一色的全自动打包采棉机。2013年,朱有军的4台采棉机共采收棉花36000亩,随着棉田整合的推进,这一成绩继续提升。2016年,这些机器已全部回本。现在,他种植棉花已超过3000亩,农机合作社的采棉机数量和采收规模仍在持续增加之中。

  有数据显示,去年采棉季,新疆各地共投入采棉机3383台,其中,参与跨区作业采棉机达1233台。金秋时节,塔里木河畔的棉田里白花花一片。随着采棉机进场,一天之内,棉花被收割干净,打包成一个个棉包。很快,这些棉包被运到轧花厂,收益也将进到棉农的账户里。

  在这片棉田里,机器取代了人工,地里再也没有了采棉工的身影。不变的是,土地仍在持续输出产生效益,而且效益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土地,给了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以最大的回馈,也让他们期待着来年这里会更加繁盛、丰收更大。(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