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下,养老院的那些暖心事
来源: 今晚网  作者: 田莹  编辑:刘颖  2022-04-28 16:23:53

“天住百龄”的工作人员带老人看护花草排遣寂寞。

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设置模拟超市,让老人重新体验购物的乐趣。

  天津北方网讯:“现在正是花开得美的时候,我那小四辈儿可喜欢来我这儿玩呢,有点想她啦!”提起曾孙女,82岁的孙奶奶显得有些落寞。最近,孙奶奶所在的这座居家养老社区实行了封闭管理,原本每周女儿们都会轮流带着一大家子来孙奶奶这儿“惹人厌”,忽然一下子都来不了,老太太感觉有点冷清:“我们社区都是老年人,我也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各种配套设施、娱乐设施都到位,‘管家’服务也周到,可时间长了哪有不想自己孩子的。”

  孙奶奶的孩子也明白老人的惦念,几乎每天都要视频聊天“骚扰”老人一番。“每次连线,我都必须让闺女出镜,以慰老太太的‘相思之苦’。”孙奶奶的外孙女对记者说,“相对于我们对外婆的惦念,外婆更担心我们。她总说,我这儿封闭管理,生活也很方便,就是你们在外面跑可要小心呀。每天她都盯着疫情通报,生怕孩子们‘中招’。我们这样连线,一来观察老人的状态,二来为了让她安心。”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还常常患有一些慢性基础疾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养老院里老年人集中,除了往来的家属,各类探视的人群复杂多样。为了确保这些老人的安全健康,市民政局根据新冠疫情的发展形势,对全市384家养老机构、3.3万名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实行了封闭式管理。

  在这段日子里,老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养老院怎样做才能让家属们放心?老人的焦虑又该如何化解?记者采访了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听他们讲讲疫情防控时期养老院里的那些事。

  一门之隔,两两相望

  “院长,我想跟您请个假,回天大看看我兄弟,还想去那儿赏赏海棠花。”最近两周,住在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的王阿姨时不时就要跑到院长彭云娇跟前去请假,盼着能跟家人见个面。同样的话,王阿姨可能一天说一次,也可能一天说好几次。每一次,彭云娇都要耐心地跟王阿姨解释:“您忘了呀,现在咱们院封闭着呢,出不去。我今天就给您兄弟打电话,让他拍段海棠花的视频,好不好?”

  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收住的老人,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像王阿姨这样“时明白时糊涂”的老人有不少。彭云娇告诉记者,今年1月第一次封院时,有的家属放心不下,就来到康复中心门前隔着玻璃大门向里头喊话,盼着老人听见声音能走到门前,自己亲眼看到了才放心。“对于家属的担忧,我们特别理解。有的家属担心养老院里的老人多,社工照顾老人没有子女那么细致;也有的家属担心老人表达不清楚,会受委屈。”彭云娇说,“为了让家属们放心,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把老人们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发给他们,时不时地用自己的手机和家属视频连线,让他们能见见面、聊聊天。”

  今年,位于西青区的养老院封闭时间相对更长一些。“从1月8日至今,3月初有8天时间养老院是允许探视的,其余时间一直处在封闭状态。”天住百龄长者家园(以下简称长者家园)院长范宇祥告诉记者。园内很多老人,家就在附近,子女每天下班都要来看看父母。刚封闭的时候,也有家属担心园里的物资储备不够,会给老人送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但是按照防疫要求,必须要将外来物品在特定区域消杀、静置之后才能送到老人手上。我们劝慰家属,园里准备充足,有固定的物资配送,完全不用担心老人的膳食健康。加上每天分享给家属的老人进餐、活动的照片,也让他们安心不少。”

  就像孙奶奶一样,不只家属担心老人,老人同样会惦念子女。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社工孙亚楠负责照看的一对夫妇都是盲人,两人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张奶奶的症状比较轻,只是偶尔不记事,但是因为失明就更容易焦虑。孙亚楠对记者说:“张奶奶其实明白孩子不是不愿意来看自己,是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但是有时候想儿子想得狠了,就会骂两句:这倒霉孩子,是不是忘了我们了。骂完了又后悔。”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孙亚楠每天都要陪老人多聊聊天,多散散步,帮助老人转移注意力:“因为张奶奶看不见,所以对她来说不只是声音,身体的接触更能让她安心。我每天就挽着胳膊跟她聊天,经常抱抱她,和她肩并肩靠在一起。在这样的安抚下,老太太能平静许多。”

  工作人员的用心,家属们都看在眼里。张奶奶的儿子对孙亚楠的照护赞不绝口:“老太太气色挺好,身体没瘦,收拾得干干净净,跟我们去的时候一个样。孙老师还总得替我说好话,帮我安抚老太太的情绪,非常不容易,真是辛苦了。”

  封闭之下,温暖如昔

  众所周知,养老院的工作本身确实比较辛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就更加繁重了。虽然都是8小时工作制,但是工作人员和老人们每天24小时生活在一起,不可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确是睁开眼就要开始忙了。”范宇祥告诉记者,“尤其是看到家属对老人的牵挂,让我们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要尽全力照顾好每一位老人,才能让家属安心。”

  今年3月10日,83岁的李大爷因前列腺肥大而导致尿道闭塞,小便不畅。他的家属恰好在管控区内,没法带老人就医。“李大爷发病当晚,我们联系好医院,准备让老人先休息一晚,转天一早带老人就医。但是到了凌晨,老人突然开始尿痛。我们一看不能等了,就连夜送李大爷去医院治疗。”范宇祥说,“这期间我们一直跟家属保持联系,直到治疗结束返回养老院。”那段时间,正是西青区连续几轮大筛的时候,按照隔离要求,李大爷返院后直接住进了单间,陪他入院治疗的院长苏柏忠进行了自我隔离。“因为李大爷年事已高,我们特意调了一名护理员24小时陪护在李大爷身边,照顾饮食起居,陪他聊天,缓解老人独自隔离的心理压力。看到老人身体恢复,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在养老院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今年3月15日是杨爷爷的八十大寿,每年过生日儿子都会接老人回家吃顿大餐庆贺一番,今年正是大日子,可养老院却封闭了。“就怕老人家觉得我们忘了他,会不开心。”杨先生思前想后,拜托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帮自己给父亲庆生。“杨先生特意订了一个双层的大蛋糕,让我们给全院的老人都分一份。”彭云娇告诉记者,“为了给老人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那天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生日会。当我们唱着生日歌把蛋糕推到老人面前、说明这是儿子给他准备的惊喜时,杨老爷子感动极了,也开心极了。”

  为了转移老人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康复中心还购入了许多蔬菜种子和各种盆栽,彭云娇和员工每天带着老人去小花园看种子有没有发芽、彩椒有没有结果。“有了牵挂的东西,不少老人每天都会在园子里转转,到花盆边看看。康复中心在封闭期间还开了模拟厨房,带着老人一起做面点。爷爷奶奶们忙起来了,思念和焦虑的情绪也缓解了不少。”

  就这样,每天除了关注老人的衣食起居,白天带着他们在院里晒太阳,参与各种活动,到了晚上还要帮老人跟家人视频聊天,介绍一天的情况。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等到老人们睡下,才有自己的时间放松休息一下;而他们也跟老人一样,快两个月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了。范宇祥、彭云娇、孙亚楠都是“90后”,他们笑着表示,自己还没组建家庭,把心思铺在爷爷奶奶身上就好,他们开心自己就开心。“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上有老下有小,真的是为‘大家’牺牲了小家。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长者家园的安全平稳运行。”提起同事,范宇祥言语中满溢着感谢之情。

  温玉芬是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的一名保洁员,已经60多岁了。她的儿子是大货车司机,经常一跑活儿就好多天不能回家。康复中心封闭之后,儿子给母亲发信息说,您住哪间房?临不临街?我跑长途回来,可以在街对面停下看看您。有一次,温阿姨一早起床,发现街对面的路边上停着儿子的大货车,赶紧打电话过去,才知道孩子凌晨就到了,怕耽误母亲睡觉便一直在车里等到天明。“讲这事儿的时候,温阿姨眼圈红了。”给记者讲述温阿姨故事的时候,孙亚楠的声音也有些颤抖。

  面对职工们的真情付出,彭云娇特别感动:“看着有的员工跟孙子视频时偷偷掉眼泪,我也觉得挺过意不去的。但是他们太可爱了,还反过来安慰我说‘云娇,你别担心,咱们这儿挺好的,比在外面安全啊。’”

  身心健康,不容忽视

  由于社会身份的变化、心理的落差、生理功能的减退,本就容易让老年人产生不安全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导致活动空间压缩,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对自身健康的担忧,老年人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多疑等问题。尤其是被封闭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们,因为见不到亲人,特别容易产生孤独感。在采访中,几家养老院的负责人都表示,有了2020年防控疫情的经验,今年在疫情防控管理、防控物资保障、老年人饮食健康、老年人突发状况应急管理上都有明确的预案,在这方面家属完全可以放心。而老人的心理问题疏导,因事因人而异,是工作人员关注和着力的重点。

  不仅各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本院老人的陪伴和心理疏导上下了大力气,今年春节期间,市民政局还启动了“情暖夕阳陪您过年”心理热线服务,由社会组织联合持有国家心理咨询专业资质的志愿者,为封闭中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提供放松减压、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不只是封闭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一些独居老人因为小区封闭也会面临着与家人的分离。疫情防控下的老年人需要保持心理健康,作为家人应该如何做呢?谷瑜是本市一家大型咨询服务公司养老服务项目的负责人,作为IHNMA(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催眠治疗师和WMECA (世界医学最高学会)EFT情绪释放治疗师,她长期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对于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调适和家属的陪伴关爱,她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在咨询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老人并不能明确感知自己存在焦虑,但是在生理反应上出现了预警信号。”谷瑜对记者说,“比如,有的老人会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现象,还有的老人伴有失眠、胸闷等症状。其实这些都是心理焦虑的一种表现。”

  如何缓解这些症状?规律的作息、健康合理的膳食是基础,同时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越待越懒”不只是老年人会发生的问题,年轻人也一样。养老院的老人,有工作人员定时安排活动还不明显,独居在家的老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常会觉得自己的运动量减少了,体力下降了。这时候就需要老人有意识地给自己安排一些简单的运动,或者适当做一些家务,都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除此之外,对于老年人来说,自我调节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让自己有精神寄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人,往往不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无论是看戏、下棋、练书法、学绘画,还是种花养鸟,这些爱好都能益智怡情。老年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时,可有意识地培养一些爱好,以丰富和充实生活。而且学习接触新的知识,还能让老人拓展与外界的沟通,因兴趣爱好而结交更多的朋友。

  当然对于老年人来说,任何怡情方法都没有子女的陪伴更加有效。在疫情防控之下,如果做不到面对面的陪伴,怎样的交流对老人来说更温暖有效呢?可不是打一个电话问候两句这么简单,谷瑜特别提出了一个“黄金陪伴时间”的概念。“就是打电话给老人的时候,你就只专注这一件事,要通过自己的视频和电话给老人传递出这样一种感觉:你对我很重要。”谷瑜说。之所以特别提出“黄金陪伴时间”概念,是因为不少子女工作非常忙,总是抽空和父母通话。有的时候电话可能被工作打断;有的时候一心二用,一边陪老人聊天、一边在教训孩子。“有的人可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但是对于有些老人来说,可能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甚至觉得自己的电话给孩子添麻烦了。这样的通话,不仅达不到安抚老人的效果,反而会给老人造成新的心理压力。”谷瑜对记者说,“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一样,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我一定要提醒家属,老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不只在这个特殊时期,在任何时候,拥有健康的身心,老年人才能度过愉快的晚年生活。”(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