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直播带货被“叫停”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李吉森  编辑:付勇钧  2022-06-21 11:00:23

网友认为,医生直播科普医疗知识,应回归到救死扶伤的初心。 (网络截图)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的医生类账号和直播间,也诞生出不少百万粉丝、千万粉丝的网红医生。受利益驱使,一些医生开始直播带货,争抢流量红利,慢慢让这个行业“变了味儿”,滋生不正之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未获执业医师资格的博主,也穿上了“白大褂”,扮演起医生的角色,在直播间推销不合规的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这更会透支医疗行业的信誉,有损医疗行业的严肃性和崇高性。

6月7日,国家卫健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内容覆盖了新冠疫情防控领域纠风、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打击医药购销领域非法利益链条等多方面。其中明确提到,要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然而,记者近期在多家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仍有大量的皮肤科、营养科、中医保健科、整形美容科、妇产科医生类账号。不少账号仍在直播,还有医生仍在利用个人网页的橱窗,展销各类药品和保健品。一些从事直播带货的宠物医生,实际上并未获得执业兽医的资格证。在规范和禁令出台之后,医生类账号走向何方,是一停了之,还是转型为公益性质的科普账号?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冒充医生从事直播带货,他们的平台账号是否应该依规封禁?人们的这些疑问,等待有关部门给出的答案。

医生直播带货频现纠纷

夏季,运动锻炼过后的吴先生总感觉膝盖疼痛。为了缓解疼痛,他上网搜索“如何不让膝盖疼”的办法,结果显示出不少医生录制的短视频,还有一些医生的直播间链接。他点进去一看,一位“骨科医生”正在回答网友和粉丝的提问。像他一样热爱运动但是膝关节承受不住的网友有很多,都是来寻医问药的。

直播的医生提示,当前正在销售一款“骨痛贴膏”,晚上睡觉时贴敷到膝关节处,一个疗程就见效果,再也不用担心膝盖疼痛了。吴先生赶紧下单付款,不久就收到了膏药。然而,他使用3天后,不仅膝关节的疼痛未缓解,膝盖处的皮肤也溃烂了。吴先生赶紧到本地的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使用的贴膏没有注册药品号,不应该上市销售。

吴先生到直播间投诉维权,结果被直播间管理人员禁言。他私信直播间服务员询问,直播的“骨科医生”在哪家医院就职,是否有执业医师资格证?膏药为何没有注册药字号?服务员拒绝回答,还嘲笑他:“花这点儿钱还想要回去。”

吴先生非常气愤,他在医生的直播间买膏药虽然只花了168元,可是皮肤溃烂后到本地医院治疗,却又花了800多元,全部的经济损失应该是968元。他主张,医生直播间和背后的经营机构应该赔偿他的全部损失。

他不断联系短视频平台,甚至在贴吧、消费者投诉热线、网络投诉平台等发帖或者拨打热线寻求帮助,截至目前,仍未得到任何回复。“看来,想得到赔偿是不可能的了……还是怪我自己,轻信了网络上的‘医生’。”吴先生郁闷地说。

过了一段时间,吴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发现这家直播间仍在直播,还在推销各种膏药和保健品,而且增加了产品数量。近期直播的场次明显增加,膏药的销量达到上千件。一想到有这么多网友受骗,吴先生就很担忧,也很疑惑:“这样的账号,平台为什么不封禁呢?”

网友“珈姐儿”投诉,她是一位爱美的女士,经常在网络上购买化妆品和保健品。前一段时间她在短视频平台发现有一些医生在直播推销各种除皱、瘦脸、减肥等产品,甚至有医生在直播间推销“整形手术”。她一直想清除脸上的皱纹,于是,就在医生直播间花598元购买了三个部位的除皱针。等到了医院,她却被要求再交1500元的“挂号费”预约医生,她发觉受到了欺骗。

“珈姐儿”联系直播间要求退款,直播间却索要她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等,推诿拖延,后来又将她拉黑。现在,“珈姐儿”只能到短视频平台投诉,要求封禁直播间,下架相关产品。然而,短视频平台一直未回复她。

网友“子木”投诉,在宠物医生的直播间买了一盒宠物驱虫药,在家给两个宠物用,结果两只宠物使用后都没有效果。子木说,他家的宠物狗都是在本地的宠物诊所确认有寄生虫之后,他才在网络直播间买了驱虫药。网购的驱虫药,他用水泡了一晚上都未泡开,硬得像塑料一样。子木联系宠物医生直播间,结果直播间管理员态度强硬,推三阻四。截至目前,子木也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说法,他怀疑在直播间买到的驱虫药是假冒伪劣产品。

吴先生和“珈姐儿”“子木”都有一个疑惑,医生身份本应让人信赖,他们在直播间却推销着令人生疑的产品,难道医生不怕丢了公职吗?尤其是最近,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出台了文件,明确提出禁止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于是,吴先生据此再次提出投诉。

让他意外的是,直播间管理人员反馈,他们请来的“医生”早已辞去公职,变身灵活就业者,现在不属于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宠物医生直播间管理员则透露,他们请来的宠物医生是宠物店的销售员,本身就没有执业兽医资格证。因此,现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的文件无法约束和限制他们。如此说法,吴先生和“珈姐儿”“子木”都难以接受。

从科普博主到流量网红

妇产科医生雅诺于两年前辞职了,此后,她一直没找到固定工作,就在网络上开通了自媒体账号,发布婴幼儿养护的知识和信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经纪机构联系她,许以高薪,要将她包装和打造成网红医生。

她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在一座地标性写字楼里开始了新的工作。每天,都有专门的导演与工作人员和她一起拍摄短视频,内容是各种怀孕、护理、婴幼儿成长的知识讲座。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同事中有些博主并不具备医师资格证,却在每天录制“妇产科、皮肤科”的医学知识,被包装成了网红医生。还有一些账号专门做两性心理的讲座,指导网友如何“脱单”和“相亲”,销售相关知识付费的课程。

3个月后,雅诺的粉丝突破6万人。她也被公司安排直播销售母婴保健品,包括各种防辐射服、维生素片及婴幼儿奶瓶、辅食等。第一场的直播,她穿着医师服,在镜头前侃侃而谈,3个小时卖出去200多万元保健品和食品。这次直播销售业绩突出,公司奖励了她几千元。

现在,雅诺的个人主页被公司安排橱窗展售20多种产品,不仅有婴幼儿食品、保健品,还有老年人常用的保健品。一次,有老年人投诉,在她的个人主页买到了无效的保健品,雅诺经过了解确认,这款产品她根本没有联系接洽,更没有查验各种证件和试用,公司在她不知情时,给她的橱窗展示了这款产品。

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雅诺向公司提出个人主页展示的商品应该逐一确认各种合规证书,否则自己很容易被投诉。公司调查后得知,有超过一半的商品没有合规证书,但是这些商品的单价高、利润丰厚,暂时不予下架。

前思后想,雅诺向公司提出想拿回自己账号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而公司提出,她的账号是公司资产而不是个人资产,因此不能返还账号和密码。交涉无果后,雅诺主动请假停播。“医生直播带货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如果我不小心售卖了假冒伪劣产品,涉诉成为失信人,那我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雅诺这样说。

本市一家民营医院管理人员王建最近正在为人才的流失而焦虑。受网红经济的影响,半年内,他所在医院的皮肤科、中医保健科、肛肠科等多个科室20多位医生先后辞职,大部分都到短视频网络平台做了自媒体博主,以医生的身份录制视频,不少人成了粉丝量过10万的网红,还有五到六位医生进行直播带货。

提起医生辞职到网络平台变身流量网红,王建很无奈,但同时,他也对这种趋势表示理解。现在,一位表达能力强的皮肤科、营养科医生在网上能快速引流成为网红,直播带货的月收入超过10万元相当容易。“而且,大量的保健品、食品、医疗器械商家,排队约医生拍摄短视频,利用‘医生值得信赖’的优势在网上获得利益。医生直接参与药品、保健品产销链,自然能获得高额回报。”王建这样说。

在短视频平台上,记者发现,有整形美容医院、皮肤专科医院、宠物诊所等以医院为主体开设账号,医院的职工均为集体账号录制短视频。批量产生网红医生,进而流量变现,直播销售各种药品、保健品。这种模式下,一些医院已变成“药品销售公司”,一些医生已变成“药品网络销售员”,离医院“救死扶伤”的宗旨和初心越来越远。

流量红利甚至会让医生铤而走险,触犯法律。今年1月15日,有网友举报某地医生通过网络直播妇科手术,严重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当地执法部门快速出动,将涉事医生厉某抓获。当地纪委监委成立调查组进驻医院,对相关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的人员予以免职。处置情况指出,医生厉某丧失职业操守,突破医德底线,行为十分恶劣。

回归救死扶伤的初心

河西区一家网络策划机构负责人薛铭半年前开始招募中医保健师,当时他的设想是通过这些中医保健师录制视频,普及和推广传统的针灸、按摩等理疗知识,提升市民的保健意识和日常护理水平。“先聚拢一批人才,再考虑拍摄短视频和直播。”薛铭说。

当他通过网络发布招募消息后,很快就有保健品和食品销售公司联系他,期望将来深化合作,利用中医保健师的资源给他们直播带货。薛铭透露:“这家公司提出的提成比例和服务费很高,一场直播我们医生能拿到20万元。这样丰厚的利润,很难让人不动心。”

一个月前,薛铭深入调研市场。他发现,商家提供的保健品、药品货源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线下销售,无法比价;而且这部分产品专门走网络直播间渠道,不合规甚至没有注册的比例相当高。一些以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增高、减肥、防脱发、性病等药品、保健品,正在利用网红医生的渠道,欺诈各地的消费者。经慎重思考之后,薛铭暂停了与商家的谈判,他说:“将来,我们只做保健科普类短视频,不直播带货。”

近期,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发文,要求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薛铭认为,这部新规给当前“医生纷纷变身网红、争抢流量红利”的趋势降了温;但同时,对一些此前已辞去公职、现在专职做自媒体和直播带货的医生也予以警醒。不管他们是否还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都应该回归到救死扶伤的初心,不应该受利益驱势,在网上谋取不当的商业利益。

在网络上,利用医生的身份卖货,侵蚀医生的权威,消耗医生的光环,最终褪去的只会是医生的公信力。当没有职业操守的网红以“医生”的光环欺骗网民,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和专业性、严肃性也遭到玷污。因此,一些自媒体、短视频网络平台,应尽快完善审核机制,清除无证人员和他们的直播间;对于有医师证的人员,也应该限制他们橱窗展售各类产品,禁止他们直播带货。只有这样,禁止医生直播带货的规定才能得到落实,网络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切实维护。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