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津圆梦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伊健 赵磊  编辑:刘颖  2022-07-19 10:35:33

陈继红(左)在幼儿园见到切措吉。

切措吉正在课堂里教孩子跳舞蹈。

  天津北方网讯:“宝贝们,今天吉吉老师要教给小朋友们一首好听的歌曲《萱花草》,先听老师唱一遍好不好?”“好!”孩子们热情地拍着小手,并向老师投去求知的目光。

  在滨海新区梦圆幼儿园小班课堂里,正在教孩子们唱歌的姑娘叫切措吉,她是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女孩。从步入幼儿园实习的那一天起,孩子们就亲切地称呼她“吉吉老师”,也被她温柔开朗、能歌善舞吸引住了;下课时,孩子们都喜欢围在吉吉老师的身旁,要她亲一亲、抱一抱……

  切措吉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在“妈妈”陈继红的眼里,“陈妈妈”是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秘书长,她是专门来幼儿园“听课”的。看着“女儿”自信亲和,受到孩子们喜爱,陈继红的眼角闪动着泪光。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陈继红拿出一张两年前的照片给记者看,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自信的姑娘与照片上的女孩是同一人。照片上的她,一只眼睛因伤而致残,耽误了10年没能得到治疗。但自从这张照片拍摄之后,一场津青两地的救助纽带牵上线了。

  10多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故让女孩的眼睛失去了光明?这个受伤的女孩又是如何被天津开发区的志愿者发现的?天津的眼科专家、志愿者们又为女孩付出了多少?为何选择实习时她又回到了天津?这一连串的问题,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童年的不幸遭遇

  梦想曾渐行渐远

  切措吉当老师的梦想实现了,哪怕这只是一段实习经历,哪怕是给其他老师当助手,都能让她满足。特别是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招呼她“吉吉老师”时,这一声最治愈,抚平着这位藏族女孩曾经不幸的童年。

  切措吉1999年出生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年都乎乡夏布浪村,这是一座藏在崇山峻岭中的小村落。当地乡亲多以挖山开矿为业,山上总会遇到作业时被遗落的雷管。2010年,山里传来一声巨响,震惊了村里的乡里乡亲,也震碎了切措吉所有的梦想。

  切措吉说:“那天,我们去山上玩,就在山洞旁捡到了一个东西,我哪知道那是一枚还未引爆的雷管啊?”接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这枚雷管就在小姑娘的手中爆炸了。

  猛烈的爆炸不仅让切措吉手指受伤,更为严重的是她的右眼已血肉模糊。这些年,家人带着她去过县里治疗,也去过省城,还去过成都,要么就是碍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实施眼科手术;要么就是碍于昂贵的医药费,让小姑娘一家人望而却步。一来二去,切措吉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得不接受右眼失明的现实。

  “自从受伤之后,我就不敢照镜子了,不敢看镜子里的自己;也不敢抬头看人,害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神。”切措吉说。因为眼疾,她长时间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卑、不爱说话,不敢有梦想。随着成长,切措吉的右眼变得畸形,眼球越发突出,视力逐渐归零,这对一个花季女孩来说成了心底难以言说的痛。比起对容貌和视力的痛,更严重的问题是受伤的眼睛总是疼痛难忍,甚至会牵扯到脑袋跟着一起痛。

  面对疼痛,切措吉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忍”,用她的话说:忍过去就不痛了。2020年是她的高考之年,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女孩喘不过气来。越是学习紧张,眼睛就越痛,但她依旧忍着很少跟父母说。

  “我家经济状况不宽裕,这些年为了治眼病花了不少钱。我不愿意让家里人为我再发愁、再花钱了。”切措吉很懂事,她这样说。

  高考结束后,面临着填报大学志愿的问题:切措吉本想填报一所师范类院校,希望有朝一日能站上讲台,但她知道自己的形象肯定无法过关,不得不悄悄地把梦想埋藏起来,填报了一所距离她家700公里外的专科院校,学习机电工程专业,并有幸被录取了。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切措吉又陷入了新的焦虑——大学学费该如何解决呢?于是,就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她在家附近的饭馆当起了服务员,期盼利用假期为自己挣些学费。

  故事讲到这里,您一定会为切措吉的童年感到惋惜,当一个个不幸叠加在一起时,小姑娘的梦想在哪里?她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天津是她梦想

  重新燃起的地方

  切措吉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若不是当时选择打工攒学费,若不是走进这家餐厅做服务员,若不是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今天的切措吉或许还会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郁郁寡欢,独自徘徊。

  2020年夏天,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在青海省黄南州开展爱心公益行活动。8月25日这天,志愿者一行人忙完工作后,准备前往机场返津。眼看着临近中午,他们来到隆务河边的一家露天餐厅,计划着吃了便饭再赶路。您说巧不巧?就在这家餐厅里,他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服务员切措吉。

  “那天中午,店里来了几位客人,我忙着给叔叔阿姨们倒茶。这时一位叔叔就问我的眼睛怎么了?”切措吉将自己的不幸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关心她的那位叔叔正是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会长李海波。

  “他说他是天津人,可以帮我找天津的眼科专家问一问。”想起那一刻,切措吉很是激动,“那时我就在想,遇到天津的好心人,治疗我的眼睛就有希望了!”

  李海波立即将女孩眼睛的照片传给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眼科医生王伟娟主任,随着照片附带了一个问题——“王主任,您看小姑娘的眼睛能不能治好?”很快,他收到了一条并不乐观的回复:“要认真检查才能知道,如果眼睛组织没有破坏,也许还有希望;但受伤至今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不能确定。”

  就在这时,姑娘手捧着一条哈达来到李海波的面前,那一刻,李海波和同事们深感责任在肩。李海波加了切措吉的微信,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并答应女孩: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也会通知你。从那天起,切措吉时时刻刻都盼望着天津叔叔的来电。

  回到天津,李海波翻看着切措吉的朋友圈,他发现女孩的每一张照片都只露半张脸,刻意将自己受伤的眼睛避开。20岁的姑娘最爱美,她要有自己的未来,不能让这份遗憾一直停留在她姣好的脸上。接下来,一个个面向切措吉的救助开始了:

  2020年12月18日,陈继红和王伟娟携带着检查仪器,又一次踏上了前往青海的旅途。这一次她们专门为切措吉而来,在仔细检查过后,王伟娟告诉切措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历经十年的拖延,受伤眼睛的眼组织已经坏死,没有复明的可能了,而且它一旦发生逆行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当时她的眼球前凸,鼓得很严重,炎症水肿还存在破裂而造成颅内感染的危险,会危及生命的。通过与她的家人商量,我们决定为她做右眼球摘除手术。”王伟娟告诉记者,出于支撑眼眶和美观的考虑,医生考虑给切措吉植入义眼。

  对于“坏消息”,一家人早有心理准备,而对于植入义眼这条“好消息”,一家人又陷入了所花费用的焦虑中。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爱心捐助正在津城、滨城展开,一笔笔善款汇聚起来,凑齐了藏族女孩切措吉的手术费。一个月后,女孩和父亲第一次来到了天津。

  2021年1月20日,王伟娟主任为切措吉做着手术;手术室外,一声声鼓励、问候、牵挂接踵而至。几个小时后,李海波的微信里收到一条消息,短短四个字足可以让所有人为之欢呼——“手术成功”!切措吉还记得当年的元宵节是在陈继红妈妈家度过的,她第一次尝到了天津元宵,那甜滋滋的味道恰恰符合她当时的心情。

  元宵节过后,她又一次走进手术室安装义眼,虽然术后眼皮还有些肿胀,眼睛没有完全睁开,但这已经完全不同于隆务河畔餐厅那个怯生生、身陷自卑的女孩了!切措吉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她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她仿佛看到了自己10年前的模样,看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模样。

  站上讲台

  圆了当老师的梦

  手术一年多后,切措吉又回到了天津,回到了这个让她的梦想重新燃起的地方,并且走进了幼儿园做了一位实习助教。

  “陈妈妈,您来了。”切措吉看到陈继红来到幼儿园“听课”很激动,“母女”二人给了彼此一个拥抱。陈继红关切地询问着“女儿”吃得惯天津的餐食吗?住得好吗?适应现在的实习环境吗?切措吉一一回答:“特别好,园长为我准备了全套生活用品,给我安排了宿舍;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我最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真是美味!”

  切措吉是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暑假过后就将开启大三学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同学们要开展实习课程。学习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的她,本应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工厂去实习;她却来到了相隔1700多公里的天津市,走进了一所幼儿园。

  “因为我的视力问题,老师担心我在工厂实习时会遇到危险,于是就批准我自己找实习单位。”切措吉解释道。就在此时,她想到了远在天津的陈妈妈,就把自己的情况述说给陈妈妈,希望陈妈妈帮忙想想办法。放下电话后,陈继红回想起一段对话。

  两年前,也是夏天,在青海同仁隆务河畔,陈继红拉着切措吉的手问:“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想从事哪个行业?”女孩有些腼腆,思考了好久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眼科医生,能把我的眼疾治好;我还希望做一名老师,教给孩子们知识。但遗憾的是,因为这只眼睛,这两个愿望都与我擦肩而过了……”

  两年后,再次接到切措吉的求助,陈继红就着手联系。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滨海新区梦圆幼儿园园长江帆,希望给切措吉圆一个教师梦,哪怕只有短短的半年也好。

  “我看到您的朋友圈里写过这个小姑娘的故事。我给她做个面试,如果条件符合,就让她来我们幼儿园做一名实习助教。”江帆回复说。这时一段视频传来,江帆在视频中看到了这位性格开朗、能歌善舞、颇有亲和力的姑娘……

  切措吉来津生活半个月了,她要感谢的人很多,是江帆园长为她提供了实习机会,并准备了被褥、蚊帐等全套生活用品,让她犹如回家一般。是陈继红“妈妈”一直牵挂着她,并牵线让她能够站上讲台,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是李海波会长忙前忙后帮助她顺利来到天津,是王伟娟主任的精湛医术解除了她长达10年的病痛,是天津市民的倾囊相助,让她这位普普通通的姑娘重燃梦想。

  这一切完全是巧合吗?深入采访后我们发现并不是,这源于天津与青海黄南州东西部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这源于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的志愿者在受援助地区走得多、沉得深,才能在崇山峻岭中发现这位心中有梦的姑娘;这源于小姑娘对自己从不抛弃、从未放弃,才进而找回自信、绽放笑容,有了这次重回天津的机会,回到她梦想重燃的地方。(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