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就业,父母心态如何?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李吉森  编辑:付勇钧  2022-08-23 10:36:17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期望得到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父母们也应更加包容。 本报记者 周伟摄

前不久,52岁的赵卫坤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内容是他的女儿今年大学本科毕业,学的是会计专业,从今年6月到8月初找了两个多月工作,一直未落实就业去向,请同事、校友们帮助他的女儿就业。在一个星期内,朋友们给他提供了近郊3家民营企业的招聘信息,经过笔试和面试,赵卫坤的女儿最终成功就业,入职位于西青区的一家企业。

女儿求职成功后,赵卫坤体会到今年1076万高校毕业生面临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增长压力,找工作是何等艰难。

和赵卫坤一样,今年还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就业问题而担忧、焦虑着。即使到了8月中下旬,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奔波在发简历、赶考、准备面试的路上。在这个毕业季,大学生们期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父母们也应更加包容,在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提供更多的建议,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父母不必过于“求稳”

在银行工作20多年的张燕妮,近来遇到了烦心事。女儿今年6月份从南方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拿到了金融学和社会学双学位。毕业后,在深圳进入一家民营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运营,女儿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是标准的“996”(每天早9时到晚9时工作,每周工作6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人瘦了一圈,试用期的工资扣除房租和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实在有些不理想……”张燕妮这样感慨。

上个月,女儿所在的公司进行“优化”,女儿也在试用期内被辞退了。孩子回到天津,期望重整旗鼓后到北京找工作,再进入互联网行业。得知女儿的想法后,张燕妮有些担忧。作为母亲,她的想法是,女孩子天生柔弱,不应该在职场太拼命,应尽快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进入体制内工作。这样,35岁之后才不会面临中年危机,职业之路才会更稳定一些。

女儿却不愿走这样的路。她在家里买来一大堆编程、运营、网络算法的书籍钻研,还和以前的同事建立了业务群,每天交流求职体会。一个星期后,又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有北京的公司发来招聘意向,女儿积极准备。看到女儿即将启程奔赴未知的求职之路,张燕妮的心里忐忑不安。

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张燕妮发动了亲友和同事关系,了解到在本市有一家金融机构招聘“管理培训师”。她试着征求女儿的意见,强调这份工作的“稳定”和“前景”,但女儿听不进去。第二天,女儿就穿上职业装,赶赴外地去面试了。

然而,女儿刚到外地,就因健康码变红而被隔离在酒店,面试也因此而未能参加,还在外地花了5000多元食宿费用。这一次意外经历让女儿颇感失落,回到天津后在家待了10多天,也不再通过网络投送简历了。

看到女儿遭遇挫折,张燕妮觉得是时候劝她回心转意了。于是,她又试探性地把天津一些研究所、大型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发给女儿,希望女儿能挑选其中适合自己的单位去参加考试,争取进入稳定的体制内单位工作。

但女儿依然拒绝,表示要做财经自媒体或直播电商,在互联网行业继续打拼。而且,她还和一些前同事商量着合伙创业,做一家互联网美妆公司。看到女儿如此顽固,张燕妮很是焦虑,在她看来,创业风险很大,对女孩子来说更不适合。

张燕妮在年轻时觉得银行的工作单调乏味,尤其是长期在一线柜台,业务繁杂、琐碎,还容易出错。有时遇到客户的刁难,还会被投诉,那时她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了无生趣,应尽快转行。而且她还非常反感家人问自己的工作情况,她在与同事们交流后发现,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从事这类工作。

没想到过了10多年,单位的很多同事又劝说自己的孩子求稳,尽量到相对稳定的单位工作,大型金融机构便是选择之一。“做父母的,最怕孩子面临风险和不稳定。我想,这份求稳的心态,是推动考公热、考编热的重要因素。”张燕妮感慨道。

直到现在,张燕妮的女儿还没有找到满意的互联网行业工作,而张燕妮也继续劝说着孩子,希望孩子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放弃在职场打拼。

去外地发展应支持

家住北辰区的郑晓勇,孩子今年从天津的一所本科院校毕业。毕业前,他与孩子交流得知,孩子想去南方城市发展,这让他非常意外。郑晓勇一家人原先从事农业种植,一家人经过20多年的打拼,才到城区买了房子。“你这去外地工作了,还得租房子住?将来买房子,咱家还得再拿一大笔钱出来?”郑晓勇这样问孩子。

孩子解释,自己去南方城市发展,将来一定不会再给家里增加负担。而且他还举例,大学班级里,来自南方的同学有很多,天津本地的同学也有好几位考到外地工作。而且他们反馈南方一些城市的房价并不贵,工作3到5年就可以自己买房了。

这样的解释打消了郑晓勇的顾虑。他想,孩子愿意去外地闯荡,就多多支持吧。

然而,孩子的就业之路并不顺利。最开始,他在杭州入职了一家电商公司,做直播带货,销售各种露营、骑行、钓鱼装备。一个月后,露营热退潮,公司销售的产品进入淡季,只能转行做其他产品。在新产品销量没有提升起来时,直播项目陷入资金流的危机,很多同事离职,公司也被迫解散。

7月份,孩子在宁波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是央企,但工作地点却是在偏远地区的工地项目部。一个月后第一次发工资,孩子透露,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为6000多元。这样的工资水平,郑晓勇并不满意,毕竟,自己从事农产品批发,一个月也能挣10000多元。

但他的孩子踏实肯干,认定这份工作值得长期坚守。郑晓勇表示支持,还给孩子提供了2000元生活资助,毕竟到任何一个地方,起步阶段都是艰难的。“我相信,孩子经过自己的拼搏,在外地也能找到自己的事业,过上更好的生活。”郑晓勇表达自己的态度。

河西区一位留学生的家长吕嫣介绍,孩子今年5月从东南亚一所大学的国际商法专业毕业,在天津找了一个多月的工作未果。网投简历后,孩子去珠三角应聘,最终在珠海市找到了一份工作。吕嫣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去南方工作,一家人更没有南迁的打算。她曾劝孩子可以在京津冀地区考公务员或事业编,但孩子在东南亚留学多年,已经适应了南方的饮食和气候。综合考虑,吕嫣支持了孩子的选择。

在天津的留学生家长群里,家长们在讨论学生回国就业的话题,在天津工作还是到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工作,都有人支持。一些天津家长反映,虽然家庭几十年一直在天津生活,但孩子毕业后如果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找到工作,他们也会大力支持。

引导孩子自强自立

近日,山西省偏远山区的一位毕业生家长在自媒体平台发文称,孩子今年从东南沿海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六七月份到北京、天津一带找工作。由于新冠疫情和其他原因,用了两个月也没找到工作。遭遇挫折和打击后,孩子回到农村老家“躺平”,每天坐在院子里发呆。

该家长感慨道,本来以为把孩子养育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撒手了,结果,孩子大学毕业后却未能就业,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孩子失落无助时,自己的家庭条件太差,对孩子的帮助实在有限,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责和内疚的心情。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好心的网友劝他:“不必这么自责。能把孩子养育到大学毕业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相信孩子能自强起来,找到自己的未来。”

这位家长透露,下一步将陪着孩子一起到大城市找工作。孩子找到工作后,他就到附近的郊区打工,做装修、跑外卖、打扫卫生都可以。

本市学生“田栋”(网名),来自于武清区的一个乡镇。父母在乡镇工厂上班,辛苦培养他读大学。今年6月,“田栋”大学毕业,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准备参加京津冀地区各个城市的警察招录考试。6月底,父母所在的工厂却因故停业,所有工人都被遣散了。

在家备考的日子里,“田栋”发现暂时失业的父母比他的心态还更积极务实。父亲找到了一份蔬菜大棚的工作,每天早上4:30就起床,赶赴5公里外的蔬菜种植基地。母亲找到了一份便利店营业员的工作,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家。

一直依靠父母生活的“田栋”,今年已22岁了,他觉得还没找到工作挣钱,很对不起父母。一天晚上,他征求父母的意见,想放弃考试,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挣钱。这样的想法被父母拒绝了,他们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田栋”考人民警察,让他暂时不要考虑家里的困难。“家里再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你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趁着年轻,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对“田栋”这样叮嘱道。

父母这么辛劳,却支持自己考试、实现做警察的梦想,“田栋”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感慨道:“我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相比,不够强大也不够优秀,但他们是无私的、善良的,把最好的都给了我。这样的父母,我会感恩,更会早日自强自立,好好报答他们。”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对孩子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在就业和人生的道路上,完全依赖家庭和父母,忘记了自我奋斗,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我的孩子大学毕业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会劝他摆正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只有自强自立起来,才算真正长大成人。”一位家长这样说。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