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按键”伤人 为网暴戴上“紧箍咒”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编辑:张瑜  2022-11-22 15:38:34

11月16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举报受理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而在这之前的11月2日,网信办已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其中明确,网站平台要加强对涉网暴风险的新闻、帖文、话题等信息的评论环节管理,及时清理过滤涉网暴违法违规评论,严控涉网暴不友善评论泛化传播,优先展示权威信息。

不良信息和网暴发言,正在给网络空间带来危害。在评论区、直播间里,以及弹幕视频上,一些匿名网友发布不理性言论,已成为网络的公害。更有网友,遭受陌生人的辱骂和网暴冲击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接连出台的监管措施,有利于压实主体责任,净化上网环境。对上网交流的普通网友来说,新规则也已明确了实名制、禁言、关闭账户等措施,因此不能再随意发布不实信息和攻击他人了。在网络的公共空间里,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网友都应提升自身素养,文明发言,友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安心、和谐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互联网研究者:网暴事件越来越高发

在本市一家研究机构从事互联网研究的项慧,对近期一系列的网暴事件高度关注。在他眼里,网暴事件越来越高发,尤其是一些被网暴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深感痛心。

提起最近的网暴事件,项慧对4起网暴事件印象深刻,其中一件是南京的“上门打人”事件,起初的公开信息显示,上门打人者行为粗暴,于是网民纷纷留言斥责、辱骂该人。然而,随着更多的信息披露,又显示打人者的孩子此前遭受了另一方孩子的多次攻击,受到了严重的外伤,于是,网友们又掉转方向,对被打者一家进行责骂和抨击。一件事,双方都遭遇了网暴,由此可见,一些网友在网络上的发言越来越情绪化。

项慧说起另两件网暴事件,则都造成了被网暴者失去生命。其中一件是寻亲的刘学州今年初在海南三亚自杀身亡。他不足16岁,发现自己可能被拐卖后寻找亲生父母,与父母对话,举报人贩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网友却随意指责攻击他,颠倒黑白,给这个坚强的少年贴上“假孝”“想红”“心机婊”等侮辱性标签。最终,网友的残暴行为,导致了这位阳光男孩的悲惨离世。还有最近,河南的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不明身份的人闯进课堂捣乱,随意发布侮辱言论,最终让这位人民教师心理崩溃,猝然离世。

项慧在浏览网络视频时发现,一位医生正在遭受网络暴力。短视频平台上,一位病人发布视频,指责某医院的一位肛肠科医生,宣称自己做手术遭遇了不公对待,手术后没有康复,甚至有后遗症等。网友看到消息后,纷纷人肉搜索该医生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甚至有人在网络平台发言指责、辱骂该医生。然而,更多的信息显示,患者发布的是不实的诊疗经历。一些网友对医生进行语言攻击,让这位医生不堪压力。等到他到网络平台维权成功,他很可能已被医院辞退。

在项慧看来,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尤其需要加强监管或者提升预警措施,以避免更多的人遭遇网暴。首先是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网络平台应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设立一键防护功能。其次要加强司法监督和保护,当前对个人在网上发布粗暴言论攻击他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对网暴受害者的司法救济也不尽完善。再次,一些机构类的公司若利用热点事件发布不实信息和不良言论,引发网友站队,蹭炒引流,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网民媒介素养和舆论生态,是网暴事件频发背后的深层次根源。”项慧指出:一些网民媒介素养较差,在网上发言随意化、感性化,又容易被不实信息所动,因此也成了网暴事件的参与者和责任方。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的算法技术不够完善,也导致了不良信息和言论的快速传播,对网暴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良好的舆论生态,有利于从本源上避免一些热点事件转变成网暴事件,因此,在舆论生态的建设方面,需要一些网络平台加大力度改善现有算法,构建向上向善的算法机制。”项慧这样说。

网暴亲历人:参与者也是受害者

本市一所文化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秦勇(化名),长期关注网络热词。根据最近的流行语,他发现,网民间的交流越来越情绪化、对立化,一些对话和交流不自觉就滑向了“网络暴力”,出现了键盘侠、杠精、喷子、互撕、开怼等网络热词。

半年前,秦勇在观看一档体育直播节目时发现,一场比赛竟然有三个直播间。其中一个是“中立”直播间,解说不偏不倚,中立客观。一个为主队直播间,解说明显偏向主队,对裁判吹罚的解说,也以偏向主队为有正向。一个为客队直播间,解说明显偏向客队,对不利于客队的吹罚横加指责。

这样的网络直播,让秦勇很好奇。他试着进入三个直播间,分别观察网友的言论,结果发现,这就是网暴行为案发现场。在主队直播间,大量的网友指责、辱骂、攻击客队队员和教练,遇到不利主队的判罚时,把裁判称为“黑哨”。而在客队直播间也是如此,网友对主队的球员和教练也是嘲讽、辱骂。随着比赛的深入,这些网友又把攻击对象扩展到其他网友身上,从攻击运动员变成攻击其他和自己意见不同的网友。到最后,直播间的评论区完全沦陷,变成了“对骂”和“互撕”,更有一些不理智的网友要线下约架,一决雌雄。

“你说,这样的网络平台和直播安排,是否对网暴行为的发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平台是否有责任?”秦勇发出这样的疑问。

由于长期研究文化现象,秦勇发现,近年来,一些文化热点事件也演变成了网络暴力事件,例如有网友指出,小学教科书上的插图形象不妥,于是一些信息流机构蹭炒热度,发布不实信息和偏激言论。网友受到蛊惑,粗暴发布言论,指责出版社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有些网友上纲上线,辱骂插图作者为“文化间谍”,认为教科书应该全部重编。这些不理智的发言,最终在某些平台变成了对现有教材的全面否定,而网友之间也因为意见不合相互谩骂。

在秦勇看来,当前的互联网舆论场,一些人很难保持独立和理性,很有可能被动卷入网络攻击和网络暴力事件中。秦勇说起,新冠疫情发生后,他曾经加入某动物保护组织,提倡人类与动物保持距离,不食用野生动物。在网上,一些网友发布保护动物的视频,在评论区,秦勇忍不住也去参与评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愿每一个动物都能遇到这么好的主人”。这本来只是一则正常的言论,然而,却引发了一些辱骂:“你对你爸妈有对动物这么好吗?”还有网友出言更为难听,让他难以接受。

为了避免再受网暴,秦勇卸载了几个自媒体软件,躲避戾气和暴力。他经过进一步了解信息得知,在一些领域,网友们的意见是撕裂的,一些网友在网络空间挑起对骂和争端事件。

“现在,一些热点事件变成网暴事件,网民发言出现情绪化,言论对立,这体现了一些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导致网络交流环境恶化。对一些理性的网民来说,想保持清醒,与不同的观点探讨,实在很难。”秦勇这样说。

呼吁重塑流量模式,构建良好舆论生态

在数次网络暴力事件中,我们都看到,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容易成为网暴受害者,而且网暴行为施害者受到了网络不实信息的鼓动,旁观者也容易被情绪左右,卷入到网络攻击事件中。其中背后的原因是,一些平台的信息推荐算法有天然的缺陷,让虚假和片面的信息激发人的感性认知,进而快速获得关注和传播。

在网暴事件频发的当下,应规避虚假、片面信息,让网络平台更好地为“友善交流,文明发言”服务。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纠正算法的缺陷和不足。网民也应加强自身媒介素养,对自己的行为予以约束,以自身的行动,建设更加文明和清朗的网络环境。

“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空间里的参与者,也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因此,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位网民做出努力。”项慧指出。

本版漫画  新华社发  徐骏作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