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家住西青区辛口镇新惠园社区的梁红都会早早起床,准备一天的饭菜,与爱人刘书清一起照顾残疾小叔子的生活。这种悉心照料,刘书清和梁红已经坚持了20余年,梁红也用一颗温暖的心为小叔子撑起一个家,用大爱诠释着“贤嫂如母”。
牢记临终嘱托
梁红的小叔子今年56岁,自幼智力残疾,双手活动受限,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生活无法完全自理,智力水平相当于十来岁的孩子。
38年前,梁红嫁给刘书清后与公婆和小叔子同住,那时小叔子的生活起居由公婆照顾。1995年,梁红的公婆先后去世。“你们一定要照顾好我的老儿子。”临终前,放不下心的婆婆嘱咐着其他子女。
老人去世后,刚开始大哥、二哥和刘书清夫妇共同分担照顾小叔子的重担,每个月一家照顾10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哥年龄越来越大跟儿女搬走,二哥也生了病不再方便照顾,梁红就成为照顾小叔子的主力。除了每天给小叔子做可口的饭菜,上班时在服装厂工作的梁红还经常给小叔子缝被、裁新衣,将小叔子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小叔子对梁红也越来越依赖,在外被欺负了、心里委屈了,都会向她求助。“婆婆临终嘱托,我答应了就得做好,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梁红说。
生病不忘责任
梁红在厂里做过库管和出纳工作,她每个月将小叔子的生活补助和收入管理起来,还专门记账,将小叔子富余的钱帮他存了起来。“村里对小叔子也很照顾,帮他找了一间房子,还找了个帮存车场看车的工作,除了补助之外还能有些收入。”梁红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梁红悉心照料着小叔子,生活也越来越稳定。不过,平静的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2016年,梁红被查出患有脑瘤,住院并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和术后恢复期间,梁红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叔子。好在二哥一家和梁红的儿子在此期间承担起照顾的重担。
出院回家恢复一个月,刚开始能自己活动的梁红就又开始像往常一样,每天照顾起小叔子的生活。“他最依赖我,我也最了解他。”梁红说,小叔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而自己通过一个表情就能发现小叔子的心理活动,“他自己身体难受也不会说,所以我就只能仔细观察。”有一阵,梁红发现小叔子的口腔经常有血,就带他到医院检查,但CT、喉镜等检查都做了却没查出任何问题。最后,细心的梁红和刘书清发现,造成小叔子口腔一直有血的原因是他的牙齿出现了问题,错位的牙齿将口腔磨出血,经过医生对症治疗,小叔子口腔出血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热心志愿服务
“只要我自己还能干活,就会一直照顾他,真到了我也动不了的那天,咱再说下一步怎么办。”曾有人劝梁红把小叔子送到养老院,但她并不觉得照顾小叔子是个负担,更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是她作为嫂子的分内事。
如今,每天除了照顾小叔子的生活起居,梁红还成了社区里的“小巷管家”。“梁阿姨是老村民,对村子还迁后社区里的居民和住户情况了如指掌,我们有什么事都得请梁阿姨帮忙。”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入户时经常会吃闭门羹,但每次梁红陪着一起去,居民们就会痛快地开门。
“我爱管闲事,爱多嘴。”梁红说,看见社区哪儿有问题、哪里有不文明现象,她就得管。巡逻时,她总是抬头观察,看到哪家窗台上放了花盆,立马上楼劝导;看到有居民飞线充电,立即敲门制止。“小区里都是高层居民楼,窗台放花盆太危险,飞线充电更危险。”梁红说。7号楼一名租户经常酗酒后在楼道里撒酒疯,睡在楼道和电梯间里,很容易发生危险,邻居对此意见很大。在梁红的多次劝导下,租户改掉了撒酒疯的毛病,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和谐。“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自己心里也特别痛快啊!”梁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