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正式开学,学生和家长忙着添置新的学习用品,文具、教辅书、电子产品等销售火爆,“开学经济”持续升温。
北京的徐女士近期就向媒体“吐槽”,她为幼升小的儿子购置了儿童电话手表、学习桌椅、智能台灯“三大件”,加起来花了将近3000元。徐女士说,小区里很多家长都早早给孩子准备好了各种开学“装备”。消费之余,也有家长感叹:不就开个学,怎么不知不觉花了这么多钱?
近年来,“开学消费”屡屡引发热议,小到书包文具、大到各种学习用电子产品,甚至有的大学生将家用电器都当作开学必需品。对很多学生而言,这些开学装备与其说是学习生活用品,不如说是自己的“面子”,无论是不是必需品,别人有的东西我也一定要有,而且功能要更加齐全。而商家为了盈利,也纷纷借此机会使出浑身解数,或制造噱头、或炒作概念,市场上各种以开学为卖点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往往“不计成本”,毫不吝啬。然而我们要清楚,适度添置开学用品是刚需,但过度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更容易在学生间滋生攀比之风,无形中还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消费理念,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面对火爆的“开学经济”,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端正消费心态,理性选择、理性消费,不要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的消费要求,不要攀比消费;学校也要给予必要的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当然,作为学生自身,更要体谅父母赚钱的不容易,消费要量力而行,适用为先。
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才能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开学经济”逐渐向“经济开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