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量”照样蕴藏“大能量”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伊健  编辑:刘颖  2023-12-26 10:31:49

华明高新区外景。

  天津北方网讯:前几日大雪过后,津城银装素裹,翻看日历,已至岁末年终。随着海河传媒中心“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不断推进,本报记者深入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展开调研。

  相较而言,华明高新区可谓“小巧而精致”。说它小巧,这里已开发的土地只有10平方公里,却集中了科技型企业110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50余家。说它精致,这里兼具“高新”的理性与“人文”的温度,坚定地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在就业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生活品质、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小巧与精致的背后,还有温暖。走进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以科技创新扩产扩能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孵化器平台,倾听一家家企业发展背后的故事,方知从项目计划到市场运营并不那么遥远。眺望窗外,正是冰天雪地数九天,但一幅火热的澎湃画卷正在铺陈展开。

  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

  在讲述故事之前,记者想问您一个问题。有一天,孩子和您商量说:“我有一个更大的心愿,有一项更长远的规划。”当这个小小少年详细地描述他的长远规划时,您的心情如何?您一定会为他的成长而感到欣慰,但同时也会为能否达成孩子的心愿而忐忑不安,紧接着便是全家人奔着目标齐努力。当家庭里的小片段被放大到华明高新区时,心情也是大抵如此……

  “这是我们2023年投入生产的新车间,随着产能扩充,我们与园区续签了合同,从老厂房搬迁到了新厂房,不仅生产面积扩大了,生产线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记者走进了这座全新的生产车间,那火热的生产热情扑面而来。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着企业的发展概况。

  这家公司于2018年10月正式落户在华明高新区。5年多的发展,企业正值风华正茂,依靠自身过硬的技术和市场的良好反响,发展的步子迈得坚实有力。这家企业主要从事新能源车辆用电机控制系统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加工、销售、检测及相关技术开发等业务。他们将新能源汽车电控产业化布局在天津,并着手将动力总成产业化项目落户在东丽。

  企业负责人坦诚地告诉记者,这家企业曾受困于新冠疫情及“卡脖子”问题影响。当一项项难题被相继攻克,一家家新能源车企便纷至沓来,一份份订单签约完成。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终于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于艰难处拨云见日,好在云开雾散之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而此时,这家在新能源领域深耕的企业陷入了“少年的烦恼”,“当每月的订单量比之前全年的订单量还要多时,产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之前我们的生产面积是2400平方米,但随着产能扩充,新生产线需要投入,于是我们向华明高新区服务中心提出了扩大厂房的需求。”企业负责人说。

  “听到企业有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那一刻真是既兴奋又紧张。”华明高新区服务中心资产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刘鑫凯对记者说,“作为伴随园区一同成长的企业,我们见证着他们的每一步发展,企业壮大了,真替他们高兴。”兴奋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园区内的存量资产能否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现有载体能否满足企业所需呢?那种紧张感油然而生。

  主动上门问需,明确了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首先,新车间要新上马一条生产线,再迁移一条生产线,这对于地面的承载压力极具考验,也就意味着新厂房要选在一层,而一层往往是园区里的稀缺产品,同时还要在生产面积上达标。资产运营管理部拿出台账、翻出家底,逐条匹配。紧接着,新要求又来了,现有的电力载荷难以确保新生产线用电需求,于是一条定制化电力增容改造项目火速推进。“那段时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就驻扎在我们公司,和我们一起在施工现场盯着,有需求马上就能得到解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7月,一座35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式达到了入驻条件,于是又一场攻坚战打响了。负责人介绍:“为了调适新设备,那会儿我们的研发团队几乎就在新厂房‘连轴转’,只为尽早达产。”而这支研发团队是从全国各地招募来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的已经在天津安了家,有些还只是刚刚步入岗位的“新天津人”,安家对于留住人才至关重要。这时服务中心从白领公寓紧张的房源中为这些“新天津人”找寻到了合适的房间,让他们能在疲惫之时有个休息的港湾,而这些充满着人间烟火的温度最抚人心,正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一环。

  2023年上半年,华明高新区已盘活自有载体近3万平方米,载体整体利用率达72.8%,载体资源被充分利用,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今天,人们总在说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这种“良好”始于走访问需,是基于政企交心的“双向奔赴”。

  好平台孵出的“好苗子”

  在华明高新区,有一家与园区携手共进的企业——执信(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这家在天津土生土长的孵化器企业,已成功引进孵化了121家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型企业,覆盖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信息技术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2022年,平台企业创收16亿元人民币,实现税收近8000万元,切实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建设医疗产业新亮点,打造医疗产业新集群。

  公司负责人张旭说起孵化平台入驻华明高新区10年来的成长,他凝练出一个词——契合。10年前,执信孵化器的母公司还是一家专门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纯贸易型企业,那时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企业需要向服务业转型。那时,企业孵化器还属于新兴行业,是基于创新发展的考虑,也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一次深度思考。

  张旭说:“我们的想法与华明高新区的定位不谋而合,初创期间,高新区的相关专家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于是一拍即合,我们拿下了一栋楼6000平方米的载体面积。”

  运营载体从10年前的一栋楼到今天的七栋楼,入驻孵化器企业从10年前的21家发展到今天的121家,在张旭看来得益于天津这块深厚的沃土。他说:“天津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丰沛的医学教育资源,无论从高校数量到科研质量都排名靠前,同时我们城市还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可用于临床实践,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器械行业来说,这种支撑是无比巨大的。”

  天津诺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也是执信孵化器平台精心培育出的“好苗子”。张旭还记得,当年还是创客的企业负责人,拿着自己的项目计划敲开了执信孵化器的门——

  “经过专家团队的认定,他的项目瞄准的市场很精准,避开了三甲医院需要的大型检测设备,而是瞄准化验标本量小的社区医院、村镇医院,加上方便、易携带等优点,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张旭介绍说,“但那时这仅仅是项目计划,启动资金、生产场地、销售渠道、经营资质等都是零。”

  从项目计划到市场的路究竟有多遥远?

  在执信孵化器平台的直接参与下,“天使轮”投资拿到了,企业也顺利入驻华明高新区。眼看着即将迎来繁花似锦,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棵刚刚起步的“嫩苗”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张旭说:“厂房建设延宕了,导致产品始终难以下线,销售就更无从谈起了。眼看着首轮投资即将花光,企业负责人这位对市场不太熟悉的‘理工男’,每天都愁眉不展。”

  这时,执信孵化器开启了对“幼苗”的“精准滴灌”,通过拆兑资金、缓交租金等方式,协助企业渡过难关。当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还要等待注册证下发,而这段时间,执信孵化器帮助他们将产品先期打入宠物医疗市场。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商品在特定的圈子里一炮打响。当所有资质全部取得后,企业随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这款设备已经行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业内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老板也从曾经的愁眉不展变得精神焕发。

  张旭说:“华明高新区是我们企业的主战场,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100余家企业在这里深耕。园区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支持,让我们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实业。”

  从项目计划到市场运营,真的那么遥远吗?或许在华明高新区又有一番新的解读。

  【记者手记】

  撬动“小园区”

  发挥“大能量”

  伊健

  在华明高新区采访的这些天,刚好赶上今年的强寒流天气。每当推开企业的大门深入其中,便会感受到融融的暖意。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小园区”正在释放出巨大能量。

  华明高新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富畅跟记者说:“我们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实体经济上,坚持‘高’‘新’的发展方向。当一家企业有意入驻园区后,来自不同部门的‘保姆’便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只为裁弯取直,直抵目标。”

  同时,东丽区实施知识产权驱动工程、产业项目集聚工程、金融服务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速了华明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今年以来,园区内新增了3家“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已达250余家。

  企业一往无前奔创新,华明高新区则以精准服务一路护航同行。就以知识产权驱动工程为例,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和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综合性功能支持,推动设立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窗口。当企业有所需,专业辅导队伍面对面、一对一地与其对接,帮助他们解读每一个要求、分析每一项数据,大大提高了企业认定申报的规范性和准确度。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准服务,一个个身怀“绝技”的高新企业才能开足马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