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埠村 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伊健  编辑:孙畅  2024-02-20 09:12:15
在张家新老人家里,老两口贴上火红的对联、吊钱儿,喜气洋洋。
在希芳家庭农场,城里人赶在春节期间前来采摘。

  天津北方网讯: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金色的晚霞洒满津沽大地。华灯初上,年夜到来,记者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见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红色的对联、窗花贴上了,大红的灯笼挂在门口,房间内热气腾腾、觥筹交错,暖暖的“中国红”映在村民的幸福笑脸上。

  “饺子出锅喽!”在尹芹侠大姐家,全家人围坐在圆桌旁,自从儿媳妇娶进门后,每年和亲家都要团聚吃年夜饭。特别是有了小孙女后,全家人的幸福更是溢于言表;在张家新老人家里,四世同堂,“祝太爷爷、太奶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重孙从幼儿园里学到的拜年话,在给长辈们拜年后,收到了一番成长寄语和一份大红包,敬老孝亲、互敬互爱的家风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在郝祥峰、张希芳夫妇家中,忙碌了一年的农民终于有了歇脚的时光,他们在吃年夜饭时回望着这一年来的辛劳和付出,展望着来年更好的收成、更好的前景……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在三河交汇的第六埠村,这个去年因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而受灾的小村庄里,朴实真挚的话语带着浓浓的温情,温暖着受灾群众的心……

  百姓祥和过春节

  “来!亲家公,你送上一句祝酒词,咱一起祝福来年日子更红火。”

  在尹芹侠大姐家,全家人的年夜饭从大年三十下午就开始了。张罗这顿年夜饭的是尹大姐的爱人徐振军,他向记者介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特别是介绍到自己的亲家时他提到:“他们二位就是我的好亲家,郝健和张凤文夫妇。”

  亲家间相互碰杯,相互传递着祝福。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很忙,徐振军是公交车司机,驾着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赶巧今年大年三十这天休息,才促成了这桌团圆饭。亲家郝健夫妇在春节前也着实忙了一阵,天蒙蒙亮时他们就要走进大棚里忙活,采摘、打包,把新鲜蔬菜配送到市区;与此同时,线上订单应接不暇,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人手不够时,还要请其他村民前来帮忙。忙碌过后,换上新衣,迎来了合家团圆。

  在今年第六埠村的年夜饭餐桌上,人们避不开的话题便是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的灾害。当时,全村1.04万亩土地被淹,其中温室大棚多达2000多间。退水后,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抢抓农时、不等不靠,水退人进、能种尽种,积极进行生产自救,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排涝清淤、设施修复,将损失降到了最小。在党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村民们及时拿到了补偿款和保险赔付,郝健两口子的大棚也翻修一新。

  客厅里,一家人聊得尽兴,在厨房里,尹芹侠大姐和亲家母一直操持着年夜饭。酱香浓郁的炖五花肉出锅了,盛在盘子里,还不忘再加些点缀物。在饭桌上,摆放着浸泡了近一个月的腊八醋,一颗颗蒜瓣如颗颗绿宝石般湛清碧绿。储藏间,一箱红彤彤的草莓作为餐后水果,即将上桌……

  两岁半的小孙女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娃娃会讲的话越来越多,爷爷、姥爷看着孩子不断成长,眼睛里都闪烁着慈爱的光芒。这时,尹大姐端来了两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过年的喜庆氛围一下子拉满了。

  尹芹侠大姐家的年夜饭十分丰盛,村里其他村民家中也为这顿团圆饭做足了准备。华灯初上,在村民张家新家,一家四代正在同堂欢聚。作为一家之主,85岁的老爷子精神矍铄,子辈、孙辈非常孝顺,让老爷子很是骄傲。

  张爷爷掰着手指头给记者例数从农历小年起每天的安排,儿子儿媳早早地就把年货送到了老人的家里,排骨、带鱼、坚果、粮油……不仅冰柜里塞得满满的,院子里的阴凉处也摆满了各色礼盒。女儿在春节前带着年货回娘家,不仅把扫除做了,还给父母添置了新衣。孙子、孙媳除夕当天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望着孙辈这么有出息,张爷爷的心里很踏实。再看5岁半的“四辈儿”,这可是个聪明机灵的宝宝,一会儿举着一张全家福给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家人,一会儿给记者展示着太奶奶给他新买的玩具。房间里其乐融融,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气氛真好。

  张家新老人对记者说,虽然因为灾情,自家位于东淀的大棚受到了损失,但因为补偿款和保险赔付来得及时、补贴到位,他心里很踏实。老爷子观察着补贴、赔付的全过程,他为村“两委”班子公正、公平、公开的系列举措点赞,老爷子说:“党的关怀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农民的心中,我们老百姓心安、踏实。”

  忆苦思甜看未来

  2023年初,记者曾到访过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记录下菜农郝祥峰、张希芳夫妇的过年经历。还记得去年农历正月初一一早,天刚刚亮,夫妻俩就穿上平时的工作服走进了蔬菜大棚,从穿着上看不出过年的气氛。当时张希芳大姐跟记者说:“作为菜农,越是节假日越要忙着蔬菜供应,嫁给他已经20多年了,每一个春节都是这样过的。”

  夫妇俩如此努力,源于他们身上背负的压力。眼前38亩土地上有17间大棚,是夫妻俩把镇上的房子卖了,再加上支农贷款,合计300多万元承包下来的。看到生意日渐起色,他们去年的愿望就是再努力奋斗,争取买一套大房子,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特大洪水让郝祥峰、张希芳夫妇的努力荡然无存……

  “洪水来袭时,水位有近4米高,所有的大棚都浸泡在洪水里。”郝祥峰指着洪水留在房子上的痕迹和跟记者讲述道,“当时大棚里种着甜瓜,成熟的果实足有拳头大小,哪怕再给我10天时间,就能采摘上市了。”市场价20元一公斤的甜瓜,一个大棚里能收获2000多公斤,像这样的甜瓜大棚有8个,折合下来仅甜瓜一项,损失已达30余万元。再加上两个大棚的西红柿苗、两个大棚的草莓苗,这些损失让郝祥峰一度心灰意冷。

  人们常说,祸不单行,这边是天灾的考验,那边两个孩子因为肺炎而住院了,张希芳在医院里照顾孩子,又惦记着地里的灾情。今天,坐在年夜饭的餐桌前,夫妻俩回想起那段黯淡的时光,不胜欷歔。

  去年9月中旬,洪水退了,郝祥峰踩着洪水留下的杂物、淤泥走进了自己奋斗多年的农场。望着满目疮痍的场景,这位很少掉眼泪的汉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郝祥峰告诉记者:“那场景真让我手足无措了,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恢复生产。”重新加固山头、重新铺设棚膜,不等不靠才能从无望中找寻到希望。郝祥峰接着说:“快!必须要快!要用最短的时间,种植出灾后的首批蔬菜。茼蒿一个多月就能收获,8个大棚全面复种茼蒿,我就从这下手了。”

  就在郝祥峰恢复灾后生产的同时,好消息传来了,青苗费等补偿款和保险赔付的榜单已经公示了。看着这份榜单,郝祥峰又一次落泪了,他计算着自己的损失,这些补偿、赔付金犹如雪中送炭一般,资金到位后,修复大棚已不需再添多少钱了。

  “用绝处逢生形容我此时的状态,再恰当不过了。”郝祥峰激动地说,“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温暖着我的心呐,接下来要怎么干?就要种好菜,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做出实打实的贡献。”

  说着话,郝祥峰端起了酒杯,和爱人轻轻地碰上一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仿佛一场跌宕起伏的反转剧,从年初时的信心满满,到洪水来袭时的垂头丧气,又到恢复重建时的举步维艰,再到收获关怀后的心生温暖,每一个场景都是那样的真切,那样地令人动容。

  春回大地暖人心

  新春前夕,希芳家庭农场逐渐恢复了人气。记者采访时,正巧碰到两对家住市区的夫妻前来采摘,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因洪灾而受损的父老乡亲,他们更要为自己的节日餐桌添上新鲜采摘的无公害蔬菜。市民大姐夸赞说:“我是经朋友推荐认识郝老板和希芳的,他们夫妻俩诚实守信,种出的菜品也花样翻新。”大姐举着一株株新鲜的冰草说:“这种菜在菜市场可贵了,而且还不好找到呢,但今天在这里找到了,年夜饭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新鲜的蔬菜。”

  从洪水来袭到灾后重建,郝祥峰、张希芳不断接到市民客户打来的询问电话。客户们在电话中不断鼓励着这对勤劳的夫妻,给他们加油打气。但灾情的确让希芳家庭农场流失了客户,为了尽可能挽留客户,张希芳和爱人商量,要给这些追随他们的“市民粉丝”一些回报,在今年签约家庭菜园时,给老客户免费赠送了三个月的新鲜蔬菜,这是一种回报,更是菜农最朴素的价值观。

  年夜饭的餐桌上,少不了新年心愿。相较去年的心愿,今年郝祥峰的心愿更加具体,目前棚内的西红柿已开花,甜瓜还要继续复种,5月采摘季、9月收获季……一步步按部就班做好规划,只期待每一步都能实现,打好这场抗击特大洪涝灾害的翻身仗。

  记者走出希芳家庭农场,走进第六埠村主街,望着万家灯火,望着火红的灯笼,眼前的场景祥和而美好。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搭起了舞台,以“乡村振兴春风化雨,幸福六埠红繁绿茂”为主题的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春节期间每天都在上演:大气磅礴的鼓乐声扣人心弦,敲出了第六埠村群众的精气神,也敲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气象;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节目,唱出了基层群众的心声和感怀;市京剧院、评剧院、曲艺团等专业院团为乡亲们送戏下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更多的精品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村民士气,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春已至,万物始,前路风新日暖,万物皆可期待。(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网络天津 精彩无限——今晚网